雄心勃勃
2011年欧盟成员国工业部长曾就电动汽车问题专门进行磋商,希望凭借欧盟自身的汽车技术优势,继续保持欧洲汽车工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并打造统一的平台共同制定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
德国是世界汽车大国,它把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看作是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机会。把握住这一战略机会,就可保持并扩大德国在工业、经济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德政府于2011年5月出台了《德国联邦政府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其目标是:在2020年德国上路的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达100万辆,到2030年至少达到600万辆,到2050年电动交通网络覆盖全德城市区域。该规划包括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重点研发电池技术、电力驱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以及建设公共充电站等设施;第二阶段大力开展电动汽车的全国推广普及和商务应用开发,使德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及市场的引领者。具体措施有:1.以经济部、交通部、教育研发部及环保部四大政府部门的多项资助框架为主体,结合企业与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建立一个统一、综合、高效的研究与发展平台。2.通过“视窗”“灯塔”两大工程,让更多的企业、组织及民众参与到德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来,加快电动汽车的市场普及进程。3.加强对电动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全国电动汽车专业教育及再教育网络。4.完善公共充电设施,保障清洁能源供给,争取早日实现充电站遍布主要城市交通网络的目标。
欧洲其他汽车王国在发展电动汽车上也不落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早在2009年巴黎国际车展上就曾宣布:未来4年内,法国政府将投入4亿欧元,用于资助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加强汽车企业生产电动或混合燃料车的能力。为了促使传统汽车的消费者转向电动汽车,法国对电动汽车采取了不同补贴标准,从4000欧元到7000欧元不等。如一辆雷诺Zoe在享受补贴后的售价为13700欧元,是欧洲第一个能做到电动汽车的价格可以比传统汽车更低的国家。从2013年开始,法国规定国有部门采购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数量至少要达到总采购量的25%。在全球汽车行业遭遇严寒的2013年,电动汽车在法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也是法国能够超越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原因。
荷兰虽然不生产汽车,但在使用电动汽车上却是欧洲第一。例如阿姆斯特丹市计划到2040年实现几乎所有的交通能源都来源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发电,在城市中穿行的机动车将无须使用化石燃料。
疑虑犹存
德国总理默克尔4年前曾宣布,到2020年,在德国运营或行驶的电动汽车要达到100万辆。但到目前为止,在德国上牌的电动汽车一共只有5000多辆,而且绝大部分还是出租车和租赁车,真正属于私人的电动汽车也就几百辆。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电动汽车还没有被消费者广泛接受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如建设充电站或充电桩,而这不是一家企业能解决的,需要各企业联合起来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从技术角度看,要让电动汽车具有高速行驶能力,电池系统的瞬间集中放电能力要达到很高的要求。在德国有不少高速路段不限速,很多德国人开起车来风驰电掣,时速可达180至200公里,而电动车的最高时速只有130至150公里。对德国人来说,电动车加速不够激情,没有排气带来的声浪,也没有瞬间而至的驾驶乐趣。记者的一位年轻德国朋友甚至说,在传统汽车市场有着极其丰富且成熟车型的情况下,起码年轻人不会去选择设计平庸、价格超贵、续航里程短、充电不方便的电动汽车。
确实,续航里程与充电问题等一连串的短板构成了电动汽车进入大众消费的巨大障碍。其次,环保人士也不认为,电动汽车实现了真正的零污染。电动汽车本身虽无排放污染,但其间接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如铅酸电池中的铅,从开采、冶炼到生产过程中的排污,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大规模普及电动汽车,也必然造成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这将抵消因使用电动汽车而给环境带来的部分好处。德国环保专家弗尔森认为,许多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是电力资源紧张。而这些国家在风能、核能发电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势必会造成能源供需紧张,不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布局。因此,国家在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时,更需要解决源头问题。用煤炭替换石油的做法并不可取,电动汽车成为低碳经济时代先锋的前提是解决电力资源问题,否则,前景并不乐观。
但不管怎样,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在一个不远的将来必将实现。21世纪无疑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