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玻璃纤维
道生天合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奥德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2  浏览次数:75

所以中国碳纤维企业(不含科研机构)的发展,师从日本企业是死路一条。而SGL、ZOLTEK、甚至土耳其的后来者AKSA,必然会在这几年市场需求爆炸式的增长中(据报道:一片大尺寸风电叶片大约需要500公斤碳纤维,一款30万辆的汽车需要近3万吨碳纤维),他们的发展之路应该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效仿。

B. 稳定质量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能否通过碳纤维质量灰色地带进入市场?
  从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历史看,总是经历着“质廉价廉”到“质优价廉”的竞争力塑造过程,通过 “质廉价廉” 切入市场,或者从质量灰色地带进入市场,恐怕是我们大多数碳纤维企业要经历的过程。

碳纤维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本东丽从1970年代到现在,也一直在不断提升其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稳定化工作不光是碳纤维企业埋头苦干,还需要后端应用的大力配合,并根据功能用,次承力件,主承力件等不同应用要求而逐步提升的。想着短时间内就把碳纤维性能和质量做稳定,然后再去销售的思路只是天方夜谭的梦幻!

在业界我们谈论更多的是碳纤维的主要性能,比如抗拉强度和模量达到T300,或T700了,似乎不到这个日本人定义的符号,碳纤维就没有用了。现在用T300的地方,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用C250?其实一些非承力的功能件是可用的,另外碳纤维最终要变成复合材料才有用的,通过更优化的材料设计,树脂配方设计,纤维与树脂界面设计等等手段,也可让采用了C250制作的零件的最终性能超越T300。所以我们提请有关单位在制定国家标准中,不要简单模仿日本产品标准,不到3.5GPA的碳纤维也是碳纤维,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企业留出碳纤维灰色地带空间。

 不盲目强求碳纤维主要性能指标,把更大的力气用在性能和质量指标的稳定性和碳纤维工艺性的上。对于很多用户,宁愿用性能质量均匀,后续工艺性能好的C250,也不愿意用CV值太大,毛丝多的所谓T700。纤维稳定性好,从零件设计上,设计师就有确定的数据,安全系数就可以放小,最终做出的零件更轻,成本更低。 通过提高这些质量稳定和工艺性能指标,让用户在使用我们碳纤维时,感觉与国外纤维一样好用,即使主要性能略差一点,但价格也便宜。
     在产业化生产线的筹划中,从重视“主要性能指标”,转向重视“性能质量工艺指标群”。 比如主要性能指标的均匀性、线密度的均匀、毛丝率、丝束宽度的均匀性、丝束的可展开性、丝束后续加工的耐磨性,针对不同树脂的上浆剂等等, 用这些指标群去引导工艺和装备的确定,用均匀好用的C250灰色地带进入市场,形成销售,才有后续提升性能的空间,才能建立与下游产业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进入螺旋上升的碳纤维性能品质提升之路,这才是切实的中国碳纤维平民化之路!

6. 观点总结
       A. 碳纤维的巨大发展情景毋庸置疑!中国众多碳纤维投资挤在小丝束生产独木桥的现状急需要改变。
       B. 从所有化纤发展历史看:以我为主,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前沿模式、技术及设备,在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消化吸收和创新,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捷径。“盲目崇洋”和“自力更生”都是极端道路。
       C. 碳纤维“平民化”的进程要充分发挥我国腈纶大工业的基础,要在24K以上大丝束做文章;使我们企业报出的价格不再让用户诧异。
       D. 提倡学习SGL、ZOLTEK的发展经验,消减对碳纤维主要性能指标的追求热情,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其他众多与后端使用方便性的质量指标上,使做出来的碳纤维能用,能替代部分国外产品,打开一条通过“质量灰色地带”进入市场的中国之路!
       E. 用性能质量和工艺指标群去引导工艺和装备的确定,充分学习国外公司在产业化进程的“技术含量似乎不高,经济效益确很大”的经验,从工艺和装备上控制和降低成本。
       F. 要充分重视碳纤维产业链各段的紧密关联度,碳纤维企业有责任,也有必要去培育和推进纤维后段各工艺的发展。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