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临的挑战
1、我国品牌汽车零部件品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品牌零部件质量水平与外资企业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粗放式的传统管理生产方式阶段,缺乏对工艺系统研究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产品一致性差,很难形成高质量的产品。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发展,除了拼产品技术创新,更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汽车零部件行业标准近年来不断完善,让人们看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希望。2013年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也在有力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2013年8月26日,五部委发布《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宣布开展“以旧换再”试点工作,将再制造发动机、变速器等产品列为重点项目。9月16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北京-西藏行”启程,通过实际道路 测试,检验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质量。11月21日,工信部印发《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与此同时,201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多项标准发布或指定。3月1日,《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此外,安全气囊国家标准已基本制定完成,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将于2015年实施。
2、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
产品技术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一直有所欠缺。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采用“来图加工”的模式,即汽车厂商将产品数据和图样提供给供应商,后者按照图样进行生产制造。多数企业没有完全产品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市场大多为中、低端,高端很少;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方面,尤其涉及动力系统、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方面技术落后,部分领域空白。面对未来汽车能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节能、环保、安全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零部件企业不仅拥有基本的开发能力,还应拥有超前技术开发能力。为此,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将受到更大考验。
但随着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零部件企业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根据中国汽车报整理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行前30名企业的2012年报中有关研发投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2.70%,投入金额平均为2.44亿元。其中,潍柴动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4.14%,总金额19.96亿元。云内动力2012年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2.15%,还加大了对“D25TCI电控共轨项目”、“欧5柴油机开发”等研发项目的投入。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如缸内直喷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等,近几年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建设汽车强国将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绿色、环保、高效、安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协同整个汽车工业转型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将紧紧围绕零部件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政策研究、技术创新、标准法规、整零合作、共性平台建设、产业国际化、产业集群发展和行业务实服务等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