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1年至2013年连续调整,风电行业在政策强力“纠偏”下开始步入有序发展轨道,行业回暖信号逐步释放。
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风电装机规模将继续增长,随后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的通知,重点提出要大力推动分散风能资源的开发建设。这些政策利好,对于经历了寒冬的风电制造企业而言,有望从风电项目加快建设中获得更多的订单。
“但是风电行业这个淘汰的过程仍然没有结束,因为现在中国还有为数众多的风电企业,这与国外的风电制造仅有数家的格局有很大不同。”东方电气风电事业部总经理陈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此,风电制造企业选择了向下游延伸的路径,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风电设备订单有望放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2013年风电设备利用小时达到2080小时,为2008以来的年度最高水平,同比提高151小时,风电设备利用率连续两年提高,这意味着风电并购难题正在逐渐改善,而此举也会强化风电运营商加大风电投资力度。今年一季度的风电招标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同比增长30%,为风电设备迎来了产业发展拐点。
事实上,风电行业出现向好趋势,带动风电设备厂商订单渐成共识。权威人士指出,2013年,相关部门着力有序推进风电基地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使风电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进入2014年,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已成既定方针,并将其纳入到当前最重要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部署中。而且2014年风电新增装机目标也给设备企业吃了一粒“定心丸”。
重点项目开工加大供应量,以终端补贴力度加大释放终端需求,将带来市场快速扩容。仅以甘肃酒泉和新疆哈密风电项目为例,900万千瓦的规模预计可以新增超过300亿元风电设备需求。
未来,这些通过检测的风机制造商,将受到开发商的青睐。“风电行业在经过一轮整合之后,开发商对于风电机组制造商的选择越来越固定。国内前五大风电设备制造商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位风电行业分析师表示。
运维和风电场业务受青睐
遗憾的是,面对乐观的装机数量,制造商却发现自己的囊中依然羞涩。经历了行业低谷,多数企业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少数赢利企业也只有微薄利润。“目前,虽然风电装机超出了规划量,但企业的财务报表却不好看。所有的数据都是好的,但制造商却活得不体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说。
目前我国风电行业以上游设备制造为主,对下游风电站的重视力度明显不足,大量设备积压仓库,产品价格暴跌,风电设备产能严重过剩,甚至达到50%,设备制造企业鲜有赢利。
“但与其他单一制造风机企业相比,金风科技子公司天润的风电场业务投资利润率则为15%,是装备制造板块平均利润率的10倍以上。”金风科技总裁王海波透露说。
事实上,正是因为金风科技拥有包括风电场建设、运营、风电整机制造和风电零部件制造、多元化投资在内的多项业务才使得自己的报表不那么难看。而单一的风电制造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
“因此,国内风电设备企业需要开拓空间更大、赢利能力更强的领域。下游风电场开发和风机运维就成为国内有实力的风电设备企业的最好选择之一。风电站开发的盈利要好于设备制造。”天顺风能副总经理兼董秘郑康生表示。
但是,风电场开发虽然收益稳定,但企业必须能获得优良资源,并且不存在并网障碍才能够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不过,仅就并网一条就难倒了国内许多企业。因此,一些制造商选择了风机运营维护市场。
在2010年,我国进入风场大规模建设阶段。风机质保期为3~5年,今年将出现大规模风机出保,将为风机运营维护市场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许多风电制造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北京汉能华科技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风电服务市场的总量可能高达1000亿元。
此外,我国风电设备质量以及并网消纳能力增强也是促进订单放量的又一强劲表现。“据统计,2011年全球发生一次性脱网500台风机的事件12起,2012年降降至3起,2013年未再发生,并从2015年开始对风机进行低电压穿越验证。截至今年3月,我国共完成178个机型低电压穿越现场测试,218个机型低电压穿越能力一致性评估,73个机型的电能质量测试。”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在4月23日举办的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研究协作(CVIG)组启动会上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