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我们实现了碳纤维生产线A线提产改造,原来12K的碳纤维一年产出1000吨,现在可以产出2000吨,同时,我们今年还打开了俄罗斯市场,我打心里感到高兴。”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纤维销售主管马仁龙激动地说。原来,在吉林市产业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吉林市的很多企业单位都真实的感受到了切身的利益。3月4日,记者便随同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工作人员一同感受到了企业工友的喜悦。
3月4日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了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不小,厂房很多,虽然基础设施极富现代色彩,但是只要身处于此,就能感受到这座工厂厚重的历史感,因为这里产出的每一缕毛丝都能勾起那一代人别样的回忆。
“嗡!嗡!”车间内的机器在不停轮转,“这就是我们生产碳纤维的机器”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纤维销售主管马仁龙对记者说。记者发现,源源不断的碳纤维蚕丝般“纠缠”在一起,而工友则穿着半袖上衣进行辅助工作。“2015年2月26日,这是我此生都难忘的一天,我们成功对A线进行了提产改造,改造后,原来12K的碳纤维年产是1000吨,现在可以达到2000吨,这一下就翻一番啊!这更使我们的成本消耗降低15%左右啊!”马仁龙的双手狠狠地握在了一起,他对记者说,今年,他们还成功的打开了俄罗斯市场,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与他国交流的机会。
从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离开后,记者又来到了吉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对于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非常年轻,但是,这个年轻的公司却展现出了超群的实力。
“我们公司可以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引进了德国赢创和伍德公司联合开发HPPO工艺技术(高浓度双氧水直接氧化丙烯)。这一项目设计产能为全国第一。”吉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常东方对记者说,项目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5月正式试生产,目前试生产运行稳定,环氧丙烷浓度达到99.99%,超过了国标的99.97%。
常东方还对记者讲,在生产过程中,他们还注意环保,会在生产废水中回收丙二醇和丙二醇单甲醚,回收回来的两种物质也有一定的价值。
对于吉林市产业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宏表示,2014年,吉林市经济发展经历了异常复杂的严峻形势。通过技术创新、工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工业经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全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3.8%。在循环发展方面,对工业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再利用,全年组织19户企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废气、废渣生产24种工业产品,利用粉煤灰31.82万吨,煤矸石19.57万吨,工业硫酸废液23万吨,废气7.6万吨。在低碳发展方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化解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