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中国巨石发布业绩公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加4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加662.95%。用巨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的话来说,这是巨石自成立以来利润最好的第一季度。
在全球经济低水平波动的当下,巨石何以能逆势大幅上扬?在大部分工业行业普遍处于淡季的一季度,巨石的增长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昨天,记者走进中国巨石,一探究竟。
提前布局享受改革红利
豪华游艇、航天飞机、超级跑车、复合材料门、风力发电机叶片……走进巨石产品展示厅,各类新材料产品琳琅满目,而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加工而成。“这几年,我们通过生产线改造、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等手段,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顺应了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开发新能源产品,提高环保、可回收的‘热塑性’产品比重。”公司发展战略部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提前布局新能源产业,让企业在改革红利的释放下,尽情享受风电行业迅速回暖的市场利好。
和国内不少制造类行业一样,玻纤行业也曾出现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为此,以巨石为代表的业内大企业共同自律,不再走产量扩张的路子,而是主动提升产品品质。
坚持产品高端化,生产标杆产品成为巨石应对市场新需求的重要举措。赵军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一批附加值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形成新的拳头产品体系。tp短切原丝、热塑性长纤产品、光缆加强芯用纱、高性能玻纤电子布等高端产品均实现较快增长、性能升级、客户增加和应用领域拓宽。
信息化改造打造工业4.0
走出产品展示厅,来到巨石自动化仓储中心,这个占地6.7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超过9万吨的中心仅有4名操作工,他们正通过16台双伸位堆垛机、400余台地面输送设备和4套触摸式地面人机操作站,实现8万多个货位仓储区货物的自动化存取。
赵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满负荷生产,每天从仓储中心进出的货量超过1000吨,而仓储中心分为平面仓储区和自动化立体仓储区两个区域,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储区域,采用高层货架储存、巷道堆垛机作业、存储信息管理软件等先进物流技术,充分利用仓库的有效面积和储存空间,实现了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动化仓储中心仅仅是巨石集团近年来积极实施“机器换人”、加快信息化改造的“冰山一角”。巨石每年在装备提升上的研发投入达到3000万至5000万元,自制的各类机器人在车间里随处可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车间里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很多都换成了机器,并且在不断完善。”赵军告诉记者,当公司年生产能力60万吨时,公司员工数超过1万人,而这两年通过信息化技术改造,公司员工数缩减为8000人,年生产能力却提升至110万吨。
然而,在张毓强看来,公司技术改造还只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底层建筑”,大数据运用才是信息化改造的目标,“未来公司信息化建设还将着眼于智慧工厂、商务智能决策和商务营销三大板块,通过前期信息化改造形成大数据,为公司领导层做决策、营销提供数据支撑。”
采访手记:
巨石的转型之路是桐乡制造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调结构、谋转型的缩影。
谈及一季度公司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张毓强归结了三点:“改革红利的释放、行业调控成效的显现以及公司前几年在转型升级上打下的基础。”诚然,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起有落,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市场红利释放时,只有那些沉下心来打好基础的企业、地区才能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可喜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桐乡企业已经加入到转型升级的队伍中去,为桐乡经济注入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