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玻璃纤维
道生天合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奥德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复合材料海洋应用优势明显 我国亟待解决工艺技术瓶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4  来源:中国有色网  浏览次数:71
核心提示:在辽宁沈阳召开的“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在介绍海洋重点材料时强调,复合材料在船舶和海洋结构建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辽宁沈阳召开的“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在介绍海洋重点材料时强调,复合材料在船舶和海洋结构建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在材料研究和生产方面是薄弱环节,复合材料的发展不提高,船舶性能就优化不了。未来应以增加复合材料在船舶和海洋结构建造中的应用为目标。
  复合材料在船舶和海洋结构建造中用到的主要是纤维增强材料,例如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在海洋环境中有许多独特优势:一是耐腐蚀、抗海洋生物附着,较传统的造船材料更适合在海洋环境中使用;二是介电性和微波穿透性好,主要可以用于军用舰艇隐身;三是无磁性,是扫雷艇、猎雷艇的最佳结构功能材料;四是阻尼性能优异,能增加结构韧性、使结构具有减震、降噪功能。
  美国、日本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纤维自动铺设、液态复合成型等技术都十分成熟。今天,复合材料在船舶和海洋结构建造中越来越广泛,包括船壳、地板、墙壁板、甲板和舱壁,以及管道系统、油箱、废水箱、声呐罩、管道、泵、阀门和上部结构等领域。
  笔者从会议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舰船材料虽然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由于在制备船舶复合材料上还未形成一条成熟的生产线,材料基本依赖于进口,价格也十分昂贵。另外,企业制造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复合材料船体设计规则和设计方法缺乏标准;碳纤维/乙烯基体系、碳纤维/环氧体系及其夹心结构的基础研究不足,长期海洋环境性能数据积累不足;模块化建造、无模成型、大尺寸大厚度精确制造等技术不足;大型连接结构等安全性评价方法、结构阻燃防火工程评价方法、适合船舶的大型、大厚度复杂结构的无损检测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不足。因此导致我国复合材料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应用的非常少。
  周廉说:“中国要做海洋强国,在舰船制造方面不用先进材料是做不到的。”对于海洋工程的发展而言,高性能的材料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甚至是海洋工程的不同领域,都对先进材料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舰船装备与材料的依存关系,相当于衣服与布料,饭食与谷物。可以说,没有相应的材料及制备应用技术,也就研制不出能满足预定要求的舰船装备,舰船装备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专家指出,一直以来,复合材料都是整体设计、整块制造、整份销售,并没有专门制备某一零部件的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复合材料的发展。如果将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细分化,以材料设计、结构研究、模型制造、连接复合技术等为细分方向,形成一条有序的生产链。那么,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将会走向专业化和精确化。
  周廉鼓励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制造厂出现,促进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增加复合材料在船舶建造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