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玻璃纤维
浙江大汇-承载膜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天骐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泰和新材:“技术”+“机制”的创新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8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116
核心提示:整装打包的20吨间位芳纶从泰和新材生产车间运抵青岛港后,搭乘青岛至汉堡的远洋货船,发往德国。 这已经是烟台泰和新材
        整装打包的20吨间位芳纶从泰和新材生产车间运抵青岛港后,搭乘青岛至汉堡的远洋货船,发往德国。
 
        这已经是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来第5次大规模出口间位芳纶。
 
        今年1-8月,泰和新材氨纶、芳纶的出口总量达2650吨,同比增长53%。
 
        还有一组数据,同样惹眼:2015年,泰和新材的氨纶产品产能达到4.5万吨,位居全球第五位;间位芳纶产能7000吨,位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第一位;对位芳纶年产能1500吨,居全球第四位,国内第一位;芳纶纸年产能2000吨,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第一位。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泰和新材产品出口量缘何可以“不减反增”?“傲娇”的数字背后,有何制胜之道?
 
技术创新领衔高性能纤维行业
 
        在泰和新材采访,记者总能惊讶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太多“奇迹”:比如看起来平凡无奇的间位芳纶,做成除尘袋,能过滤掉炼钢、水泥等高污染企业产生的高温粉尘;做成消防服、作战服,能有效避免烧伤烫伤;做成蜂窝夹芯材料,又是高速列车、飞行器的理想结构材料……这种集优异的耐高温性、阻燃性、绝缘性和可纺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纤维,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环保、交通等多个领域,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
 
        作为曾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间位芳纶的研发成功,在泰和新材创新发展之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从早到晚都穿着‘迷彩服’在试制车间里钻来钻去,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历时五年终于正式投产。”回忆起彼时带队研发时的艰难,间位芳纶项目负责人、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西全仍不免感慨。而这一切,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的荣耀时刻,宋西全又觉得“都值了”。
 
        间位芳纶正式投产的深度意义还在于,公司突破了此前仅以氨纶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开始专注于产品结构的丰富与产业链条的延伸布局。
 
        不只是间位芳纶。梳理该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技术创新一直伴随始终。“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循环研发模式引领下,该公司始终保持年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5%左右,在国内率先实现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芳纶纸的产业化技术和工业化生产,填补了4项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使烟台成为我国氨纶、芳纶、芳纶纸的发祥地,彻底扭转了国内氨纶、芳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严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推动了我国纺织服装、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安全环保等行业的健康发展,泰和新材集团也成为代表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标杆企业。
 
        秉持着“精干主业,有限多元”的经营理念,在发展好高性能纤维主业的同时,该公司逐步发展起上至精细化工,中至芳纶纤维,下到芳纶纸及芳纶织物为主体的芳纶产品集群,形成国内唯一的最为完整的芳纶产业链条,拥有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三大产品板块为主导的十大产品体系。组建6个控股子公司,分别从事高性能纤维、芳纶原料、芳纶纸、芳纶织物、芳纶工程材料、芳纶终端民品的研发和生产。
         
        研发平台建设是推动该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最大支撑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打造出国内一流的研发平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依托领先的研发平台,通过在技术队伍实行导师制等措施,该公司的四大主导产品均已形成以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的高水平技术队伍。目前,整个研发团队共拥有研发人员170多名,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20%。
 
        凭借在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及应用开发方面的亮眼表现,泰和新材集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11项,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制定了氨纶长丝、间位芳纶短纤维、对位芳纶长丝等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参与编写了1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始终保持了行业的领军地位。
 
体制创新激发企业经营新动能
 
        时间,回到8月1日。
 
        烟台泰和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氨纶纤维助剂生产项目正式投产,年可生产3000吨氨纶纤维助剂。
 
        这是泰和新材集团引入外部资金,采取合作共享方式助推企业发展的又一力作。
 
        体制机制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活力,决定着一个公司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深谙此道的泰和新材集团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竞争的体制机制,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早在2006年,烟台泰和新材集团就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改制后国有股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51%,烟台裕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注册资本的49%,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公司投资主体由国有独资企业变成国有控股企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企业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推进权属企业上市融资,是泰和新材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又一幕“大戏”:2008年6月25日,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权属骨干企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首次发行股票3200万股,募集资金5.51亿元,企业资金实力和应对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公司市值超过80亿。2015年8月,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股企业――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
 
        外部战略合作的引入,不仅拓宽了资源利用渠道,更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公司先后引入重要原料供应商、产品代理商等战略合作伙伴成立中外合资的烟台裕兴纸制品有限公司、烟台星华氨纶有限公司和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的前提下,服务于公司主营业务,扩大了资源支配能力。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还在权属企业推行员工持股,实现骨干员工与企业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目前,5个权属企业已实现员工持股,最高持股比例达到30%。
 
        在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泰和新材集团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自2005年起连续数年荣获“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前十强”,更在今年再次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荣誉。“十五”以来,泰和新材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实现利润33亿元,上缴税金20亿元,累计分红15亿元,企业资产状况始终处于行业最好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起点,新发展,新机遇。当前,“十三五”已正式开局,泰和新材将持续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拓宽发展思路,开启“三次创业”,按照“不局限于高性能纤维生产基地建设;不局限于高性能纤维产业集群建设;不局限于凭借一己之力谋求发展;不局限于立足现有区域谋求发展”的发展思路,确立“以市场营销拉动、结构优化促动为支撑,做优存量;以创新项目驱动、资本运作推动为支撑,做大增量”的发展策略,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百年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