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风电叶片、体育休闲等领域。2015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为7.4 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290 亿美元,预计2020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达13 万吨。国内市场2015 年碳纤维需求量为1.7 万吨,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预计2020 年国内需求量将达到2.9 万吨,进口替代需求迫切。
汽车轻量化需求为碳纤维发展提供新机遇。随着各国对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政策要求不断收紧,同时近年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痛点无法有效解决,轻量化设计将发挥重要作用。碳纤维由于其性能优异且轻质的特点,被誉为“轻量化之王”。
装备碳纤维复材车身的宝马i3 成功商业化开启了碳纤维汽车轻量化应用大门,各大汽车企业纷纷与碳纤维巨头合作,布局碳纤维轻量化业务。2015年全球碳纤维汽车市场需求量约8700 吨,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21%,到2020 年需求量将超过2 万吨,将成为增长最快和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
政策持续引导,资本不断注入,国内碳纤维行业迎拐点,未来发展可期。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引导碳纤维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工信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加快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突破高强碳纤维低成本、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级碳纤维产业化突破。同时专项扶持基金逐渐完备。康得新(002450)、和邦生物(603077)、海源机械(002529)、精功科技(002006)等上市公司或其股东集团资本不断注入,布局碳纤维产业链。依托上市公司和股东集团大平台,有利于整合资源技术优势,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国内碳纤维行业发展。
相关概念股:
恒神股份:碳纤维平台型企业,兼顾高低不同市场
在碳纤维全产业链上开展业务,打造平台型企业。公司坚持走碳纤维全产业链的发展路线,从原丝到碳纤维、再到预浸料、最后到复合材料(结构件),公司具备所有的生产能力,不仅如此,上浆、预浸料所需要的树脂公司也是自己研发,树脂种类据称已经达到68种之多。而贯穿整个产业链思路的背后支持是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目前研发团队人员已经在400人左右,还在继续扩大规模。在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早期阶段的情况下,平台型公司的优势是无论产业链哪一个环节取得突破,公司都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着眼高端碳纤维产品,兼顾工业、民用市场。公司有原丝产能1万吨/年左右,碳纤维产线5条,产能在5000吨/年左右(主要是12K小丝束),已经掌握了干喷湿纺工艺,能够批量生产T700、T800、T700s、T800s等级别产品,并且已经能够生产出T1000级别碳纤维,公司的复合材料中心也正处于建设当中,各种设备如大型热压罐、固化炉、RTM、三坐标测量仪、五轴加工机床等都已安装结束并调试生产。
公司的重点放在碳纤维高端产品上,是国内碳纤维产品通过材料验证最多的企业,并且也是这一领域承担相关科研项目最多的企业,可以说公司是国内碳纤维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领域的第一股。同时公司在工业、民用市场上也在积极布局,比如正在与高铁联合开发全碳纤维车体项目、产品在体育休闲领域也有应用、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关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等,今年公司在工业民用领域的营收占到了一半左右。
虽然亏损,但营收高速增长。公司去年营收在1.5亿左右,今年营收突破2亿基本没有悬念。当前国内碳纤维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早期,价格也受到国外企业打压,碳纤维生产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先放量、多积累可能是当前行业的追求的主线。
精功科技:三季报表现抢眼,集团碳纤维项目拓展想象空间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5978.4%,业绩增幅明显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同比+81.1%,归母净利润5271万元,同比+928.7%,第三季度尤为表现抢眼,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72.0%,归母净利润2301万元,同比+5978.4%。三季度业绩抢眼,主要是公司光伏太阳能(000591)多晶硅铸锭炉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导致利润增长所致。
与集团齐心协力,积极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业务发展:上市公司负责设备、集团进行碳纤维生产及下游市场开拓。一方面,公司在已经销售一条产线的基础上,提升产线质量,着手开发第二套大丝束产线,积极与同一控制子公司开展合作。另一方面,集团注重碳纤维在汽车、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国内飞机生产中,进入部分产品设计层,在汽车应用中,有板簧等部件先行应用。目前公司1000t产线已经达产,拉丝速度10米/min,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集团新材料子公司负责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由原丝到最终成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工艺水平已经基本实现稳定。
碳纤设备研发交货周期迅速,彰显企业战斗力。
公司2013年进入碳纤维装备领域,2014年完成千吨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初步方案设计,以及千吨碳纤维成套生产线的工艺和工艺样机方案。2015年起与意大利、德国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展开研制工作,公司向浙江精业新兴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千吨碳纤维成套生产线,2015年底顺利交付客户。公司迅速实现高新技术研发及销售源于:1)公司长期躬耕纺丝、热工领域,了解碳纤维产线核心环节,易实现跨行业转型;2)公司之前有调试500吨级t300碳纤维产线经验积累,基础较好。
精功集团参与全国最大1.2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有望增厚业绩精功集团拥有钢结构、装备制造、绍兴黄酒、节能环保等产业,拥有精功科技、精工钢构(600496)、会稽山(601579)三大上市平台。目前,精功集团与吉林化纤(000420)合资打造的全国最大1.2万吨大丝束碳纤维生产项目已开工,总投资18亿元,预计建成6条2000吨年产量大丝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创造收入13亿。公司背靠精功集团,专攻高端装备,未来有望实现高增长;
收购盘古数据,向大数据业务拓展:盘古数据主营业务包括大数据处理、云服务等,公司拟收购盘古数据100%股权,根据规划,盘古数据在16-18年将建成13个互联网数据中心,并承诺16-19年实现净利润3.3亿、5.9亿、6.9亿和7.8亿,目前该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背靠精功集团,全国最大1.2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有望增厚业绩,预计2016/17/18年的EPS分别为0.15/0.19/0.27元,对应PE为86/68/48X。
海源机械:复合材料助力减亏,碳纤维前途可期
复合材料业务快速增长,助力大幅减亏。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308.3%。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5万元,同比增长96.7%。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业务快速增长,助力公司大幅减亏。公司复合材料模板在建筑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已与整车厂合作开发汽车复合材料部件,并已形成订单。建筑和汽车应用齐头并进,公司复合材料业务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碳纤维汽车应用前途可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未来汽车轻量化重点发展方向。公司募资6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装备及生产项目正稳步推进中,预计碳纤维生产线明年可以投入使用。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开展合作探讨,碳纤维汽车应用有望落地,并推动公司业绩爆发。
估值:略微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6-20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4元、0.31元和0.46元,考虑到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及设备在汽车行业应用的广阔市场前景,合理目标价31.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