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纤22日晚间公告称,预计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9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15%-192.31%。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产量、销量同比增加。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吉林化纤表示,公司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产量、销量同比增加。加之2017年度公司不断优化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产品结构、管理结构、战略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使主营业务经营效益得到改善。此外,增发资金到位后,公司利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理财,增加了投资收益。
2017年,公司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1万吨可降解生物质连续纺长丝等项目建成投产并陆续见效,其它技改升级项目也稳步推进。去年11月推出定增方案,募集22亿元投向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深度发展主营业务,做强主业,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此外,公司积极推动优质国有资产证券化,延伸产业链,发展碳纤维产业,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林化纤董事长宋德武上月在中国吉林碳纤维产业大会上表示,吉林化纤将从市场需求入手,坚持生产经营、产业链一体化开发、终端拉动及产学研结合技术提升四条主线调整供给,从军工向民用、产业用拓展,推动公司碳纤维产业发展步入高速成长新阶段。此次大会召开所在地吉林市是我国最早开展研制碳纤维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是吉林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2月7日,吉林化纤与国兴材料签署框架协议,国兴材料将其持有的吉林精功碳纤维公司18%股权转让给吉林化纤,全力支持吉林化纤发展碳纤维产业。
宋德武表示,随着碳纤维市场的逐步成熟,产品的分化与细化趋势愈发普遍,吉林化纤打破在军工领域应用的局限,加快在汽车等产业领域捕捉需求,拓展民用领域。同时,产品规格也从小丝束逐步向大丝束拓展。目前,公司碳纤维原丝产能8000吨,产品已覆盖1K、3K、6K、12K、12S、24K、48K等多种小丝束、大丝束规格,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原生产线能够实现多品种原丝开发,按照订单需求柔性调整生产,确保原丝产能最大释放。公司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并成功打入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据了解,为推动碳纤维产业链一体化延伸,吉林化纤集团还与浙江精功合作,建设8000吨碳纤维大丝束碳化项目。该项目一期2000吨生产线于12月20日成功试车,将加速推进碳纤维制品在风电、汽车轻量化、压力容器、海洋工程等产业用领域的应用。该条生产线将生产24K、48K大丝束碳纤维,是全球唯一的大丝束碳化生产线,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碳纤维是非常有前景的新兴材料,未来将沿着存量升级优质化、应用开发差别化、消化吸收国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吉林化纤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人才优势,拉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动产业规模整体扩张,将碳纤维产业打造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