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玻璃纤维
浙江大汇-承载膜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天骐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背后的复合材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0  来源:搜狐新闻  浏览次数:215
核心提示:历时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已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
       历时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已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QQ图片20181110092514
 
       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超级工程”的背后,自然少不了材料科技力量的驱动!它有着非常多的科技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其中一些复合材料应用~
 
新型高分子塑料模板
 
       在建造人工岛环岛跃浪沟时,由广州路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高分子塑料模板就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该塑料模板采用热塑长纤维增强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一平米塑模重量约10kg,仅为钢模的七分之一,同时还具有耐磨损、防腐蚀、强度高等特点。
 
       塑料模板采用统一的组合构件,可以灵活快速模板化组装,施工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即可快速掌握操作,同时施工时不存在模板出现残钉、尖刺等问题,可大幅度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QQ图片20181110092532
 
       OVM桥梁减隔震技术
 
       港珠澳大桥采用预制承台及墩身节段的拼装工艺,OVM预应力大直径高强螺纹钢筋锚固技术是节段拼装应用的关键技术。即是将桥梁梁体分为若干节段,在工厂预制后运至桥位进行组拼,通过施加预应力将节段整体拼装成桥的施工工艺。OVM桥梁减隔震技术,是在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或基础之间设置减隔震装置,常用的有减隔震支座、阻尼器等,以增大原结构体系周期和(或)阻尼,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或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要求。
 
       港珠澳大桥在设计之初,根据特殊的工况需求,要求桥梁能够抵抗16级以上台风,为目前对抗风要求最严苛的国内桥梁工程。经过多番调试,最后决定采用中国欧维姆公司全资子公司-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和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两种类型的支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吊起港珠澳大桥的高性能绳索,是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耗时十多年研发成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2006年,这项技术转让给仪征化纤进行工业化装置建设。
 
这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粗细仅有头发的1/10,但做成缆绳后,比钢索强度还高,承重力能达到35公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商品名为“力纶”。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在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是强国强军的战略物资。港珠澳大桥所用的吊带,一条就由十几万根这样的丝线组成。
 
       桥面铺装用胶
 
       港珠澳大桥桥体最后12米合龙工程及桥面铺装的解决方案,由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企业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研发支持和产品服务。该公司针对港珠澳大桥环氧树脂防水层工程技术特点,和较高的指标要求,在港珠澳大桥上多次通过理化检验和测试施工试验,成功解决了桥梁粘接材料与复杂环境下施工工艺的难题。经过现场的性能测试后获得港珠澳大桥项目部专家的高度认可,在与多家国际胶粘剂巨头和20余家国外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家中标。
 
120年使用寿命背后:防腐涂装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寿命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的设计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用了多种特殊的设计手段和防腐涂装体系。比如,九洲航道桥从景观和维护保养两方面出发,采用塔梁墩固结约束体系。这样做免去了桥塔处大型抗震支座、水平抗风支座和阻尼装置及对这些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减小了梁端伸缩装置的规模,为养护工作提供了便利。港珠澳大桥的防腐涂料体系,参考了国内外诸多大型桥梁,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型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技术,在该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您看完以上种种,是否也会为隐藏在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材料科技力量而感到惊叹?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