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1日玻纤粗纱涨价7%(300~400元/吨)后,10月1日主流品种报价再涨10%,而10月中上旬电子纱(布)的涨价亦开启,涨价的核心逻辑在于内需旺盛下的供不应求,展望明年,玻纤下游汽车、电子电器、出口的复苏几为确定性,需求再上层楼将为大概率。市场对于供给端的担忧,2021年底之前的供给基本明确,增量有限(料40~50万吨),因而预计至少未来一年时间,供不应求将为玻纤主要的演绎路径,涨价的落脚点应为公司业绩的超预期。中期逻辑而言,2017~2019年玻纤产能集中释放,行业见证了中国巨石强大的控制力(产能及成本优势无与伦比,公司竞争策略较为激进),于新进入者而言形成极强震慑(西南某企业本规划的4条线仅投产1条,2线资金困难,3~4线建线规划取消),而随着巨石智能制造线的投产以及与泰山的潜在整合,根据摸排的行业情绪,中小企业扩产意愿较为踌躇,而实际上2017~2019年行业投产的主力为巨石及泰山,两家企业扩产节奏将放缓,而需求端玻纤将延续稳健的扩容,因此这里判断未来玻纤的供给类似2017~2019年的情况较难重现,中小企业的无序扩张基本不会发生。
◆整合将进一步强化“新巨石”对于行业的控制力,巨石+泰山将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巨石与泰山的合并方案大概率两材合并承诺期(3年)内出台,这里判断合并的主体将为巨石,泰山玻纤的吸收将为“新巨石”的产能及产品结构赋能。有关市场的担忧,合并后“新巨石”市场份额的流失,大概率不会发生。于玻纤而言,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且产品层次清晰明确(高中低分档)。中国巨石及泰山玻纤皆为具极高客户美誉度的行业龙头,皆拥有长期合作的稳定客户,于中高端产品而言,一方面行业对应产能有限(龙头企业的游戏),另一方面产品的批量供应能力(质量、及时性、后端服务等)需提前认证,供应商的更替并非简单一句话的更迭;而于低端产品而言,巨石、泰山为行业成本最具优势的两家企业,合并后经营形成向心力,实际上对中小企业降维打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预计市场无需担忧“新巨石”市场份额的流失,更应重视其对市场强化的控制力。
从近期跟踪的数据看,涨价后玻纤需求延续旺盛态势,多数池窑企业库存维持较低状态,国内各主要池窑企业订单饱和依旧,预计四季度玻纤价格存进一步探涨预期。按此趋势,判断玻纤2021年玻纤粗纱均价增幅10%起步,而巨石2021年销量将站上220万吨(预计今年将超200万吨),中性预测2020~2021年归母净利22.75、30亿元。
对于中国巨石而言,开启上涨并非源于单纯的行业逻辑,而为全球需求逻辑的证实。随着智能制造的加深、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两材合并”的深化,中国巨石中长期有望实现由全球玻纤龙头向综合性复合材料巨头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