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隧道工程与应急照明:突发断电的“生命之光”
核心设备:EPS-25KW应急电源配备消防强制启动功能,0.1秒内切换至蓄电池供电,确保隧道内照明、通风系统持续运行。
技术特性:12V100AH蓄电池组总容量达70.8KWH,满足隧道满载照明(200盏LED灯)3小时以上的供电需求。
案例实证:2023年陕西暴雨期间,某隧道因山体滑坡断电,EPS系统自动启动,引导300余辆滞留车辆安全撤离,避免次生事故发生。
2. 给排水与防洪工程:泵站系统的“不间断卫士”
关键需求:隧道排水泵、城市防洪泵站需24小时监控水位,UPS 30KVA主机通过稳压滤波技术,消除电压波动对PLC控制柜的干扰。
产品优势:A16电池柜采用IP54防护等级,防尘防水设计适应泵房潮湿环境,59只蓄电池模块化布局支持故障电池单独更换。
行业价值:某城市内涝点改造项目中,同类系统保障排水泵连续运行12小时,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超800万元。
3. 交通信号与电力工程:城市动脉的“智能脉搏”
应用场景: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设备、电力监控系统的毫秒级断电可能导致信号紊乱或数据丢失。
技术方案:UPS 30KVA主机搭载双DSP数字处理器,实现输入电压范围宽至±25%,适应山区电网不稳定特性。
实际效果:西安某环线隧道引入该系统后,信号灯故障率下降65%,电力监控数据完整率达99.99%。
4. 绿化与装饰工程:隐蔽工程的“电力防线”
特殊需求:隧道内生态绿墙灌溉系统、装饰灯光秀设备需隐蔽式供电保障。
创新设计:EPS电源采用壁挂式安装结构,节省机房空间;蓄电池组配备氢氧复合技术,实现零排放,避免腐蚀绿化设备。
环保效益:陕北某景观隧道使用后,年均减少柴油发电机废气排放量2.3吨,契合“双碳”目标。
从“设备保障”到“城市韧性”的升级路径
陕西隧道管理站的电力升级案例揭示三大趋势:
技术融合性:EPS与UPS协同工作,覆盖从毫秒级断电响应到小时级持续供电的全场景需求;
经济放大效应:单次投入可同时满足道路、隧道、排水等八大工程需求,降低重复建设成本;
社会安全价值:每提升1%的电力可靠性,可减少交通中断损失约120万元/年(据陕西省交通研究院数据)。
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与智慧交通建设推进,此类“双电源”系统将与BIM运维平台、物联网传感器深度集成,构建更智能的基建电力保障网络,为城市安全运营提供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