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4我们同样得到了和图2一致的结论,拉伸的隔距和测试读出的伸长量为线性关系。图5的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似乎与预期的差异较远,无法完成线性回归。至于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图6和图7的结论与图2和图3一致,这里就不赘述了。
图7 的拟合曲线几乎经过0—0点,这一点与理论上的状态更加接近。
图8和图9的结论与之前的图2和图3基本一致。图9的线性回归方程的R 2值为0.86,接近0.9,属于近似线性回归。但由于之前图3、图7的结论和考虑到纤维本身的弱节分布不匀等因素,还是基本可以判断应该是线性关系的。
根据图3、图7和图9,得出,当拉伸速度为2mm/min、10mm/min、20mm/min下,系统受力而产生的伸长。如图10所示。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误差产生的伸长量与拉伸速度也是呈线性关系,而且是正比例关系。
从图10我们还看到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当拉伸速度小于10mm/min时,系统伸长为负值,这样的倒伸长量是如何产生的,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可以根据线性回归后的分析结果,对测试读出的数据进行修正。将系统受力产生的伸长量剔除,得到碳纤维真正的伸长率和模量等力学指标,见表3。
4 结论
试验结果证明了碳纤维的伸长和测试系统受力产生的伸长都为弹性伸长,没有发生缓弹性变形。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系统误差也增加,而且呈线性关系。测试碳纤维时,可尽量使用10mm/min附近的速度拉伸,太慢或者太快,都容易增大系统误差。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J. W . Johnson .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arbon-graphite fibers[J]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ymposia, 1969, (9):229~243 .
[2] D . J . Thorne .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laws in acrylic fibers [J]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70, (14):103-113.
[3] 姚江薇,于伟东.碳纤维单丝强伸试验的影响因素
[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98(6):810-813.
[4] T . Tetsuy, M . Takashi . Size effect on tensile strength of carbon fibers [J]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7, A238:336-342.
[5] K . L . Pickering, T . L . Murray. Weak link scaling anlysis of high-strength carbon fiber[J] . Composite: Part A, 1999,30:1017-1021.
[6] 张为芹,田艳红.高强碳纤维束丝拉伸性能测试影响因素的研究
[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42(11):541-553.
[7] 潘慧铭,黄素娟.表面、界面的作用于粘接机理[J] . 粘接,2003,24(3):41-46.
[8] 于伟东 . 纤维弱节的力学特征与判定[J] . 东华大学学报, 2003, 29(2):32-36.
[9] 董立民, 夏源明, 杨报昌. 纤维束的冲击拉伸试验研究
[J]. 复合材料学报, 1990, 7(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