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熔体强度(HMSP)PP与普通PP的主要性能比较[7]
|
|||
性能
|
测试方法
|
Pro-faxPF-814
|
普通线性PP
|
熔体流动指数,g/10min
|
ASTM-D1238
|
2
|
3
|
密度,g/cm3
|
ASTM-D1505/792
|
0.91
|
0.90
|
拉伸屈服强度,MPa
|
ASTM-D538
|
40
|
37
|
弯曲模量,MPa
|
ASTM-D6908
|
2206
|
1700
|
缺口冲击强度(23℃),J/m
|
ASTM-D256
|
27
|
64
|
热变形温度(0.45MPa),℃
|
ASTM-D648
|
135
|
110
|
熔点,℃
|
DSC
|
168
|
157
|
除了直接采用高熔体强度的PP外,为降低成本,可以利用其对普通PP进行共混改性,以达到增加体系熔体强度的目的。刘振龙[8]等以质量分数为10%~15%HMSPP分别与均聚和共聚PP进行共混。采用均聚PP为树脂基体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刚性,但是发泡倍率以及材料韧性不及以共聚PP体系,这主要是均聚PP较高的结晶度决定的。当在以 HMSPP/均聚PP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后,可以增加发泡倍率,改善发泡材料的韧性。此外,文章对三种不同的化学发泡剂的发泡效果进行了对比,它们分别是HP-20P、EP1755和RA。其中HP-20P、EP1755为吸热型发泡剂,一旦受热停止,发泡剂就会停止分解,材料的形态体现为较小的泡孔。而RA属于放热型发泡剂,在没有吸热的情况下仍可能继续分解,导致气泡孔径的增大。
1.2.2基于化学交联提高聚丙烯熔体强度的研究
由于我国高熔体强度PP的生产还是空白,为增加熔体强度,国内在PP发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PP的化学交联上。王兰[9]等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 二乙烯基苯为助交联剂研究了发泡PP挤出型材的性能受各组分以及工艺条件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配方实验方案,发现按照用量对制品拉伸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AC发泡剂、交联剂、成核剂以及发泡助剂PbSt。徐志娟[10]等利用发泡剂(AC)、交联剂(DCP)研究了PP在挤出发泡过程中工艺条件的影响,发现挤出机头的设计对制品的发泡形态有重要影响,如果机头口模设计不合理,导致螺杆和机头之间出现压力损失,很容易引起熔体的提前发泡,导致熔体在离开机头后爆炸式膨胀而引起熔体破裂。同时,螺杆的转速也对制品质量有很大影响,转速太低,机头处的背压低,容易发生提前发泡,而当其转速过高时,则会产生熔体滑移现象,导致熔体流动的不稳定性,最终产生熔体破裂。从温度方面考虑,一方面温度越高,气体在熔体中的溶解度越低,容易导致提前发泡,另一方面,温度越高,熔体强度会降低,不利于泡孔的形成,因此机头温度应尽可能低。
李迎春[11]等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二乙烯基苯为助交联剂,AC为发泡剂对PP模压板材的发泡进行了报道。他们首先对交联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交联剂和交联助剂的用量直接影响泡沫制品的性能,用量太小,熔体强度不够,用量太大则会产生凝胶化,影响材料加工。在发泡剂的用量与制品性能图上,存在一个最优值,制品的冲击强度首先随发泡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性能反而随之下降,这通常是由于发泡剂含量太大,气体体积增加导致气孔破裂引起的。同时,模压时间、压力以及温度都对制品的发泡性能有很大影响:模压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发泡剂的分解时间,时间太短,发泡剂不能完全分解,而时间如果太长又会导致PP的降解,而模压力和模温则直接关系到熔体的黏度,压力小、气泡的孔径大,会导致气体的逃逸;压力太大的话,外压释放时,熔体无法承受内部气体的高压也会导致气泡的破裂。
方少明[12]采用AC发泡剂,交联剂DPC以及一些偶联剂、发泡成核剂和助发泡剂,对CaCO3 交联PP复合体系的注射成型进行了研究。大量CaCO3(80%)的加入一方面提高了熔体的黏度,有利于气泡的稳定,另一方面针状的CaCO3粒子能有效的阻止裂纹的发展,降低材料对缺口冲击的敏感性。
除了采用常规的交联剂对PP分子进行交联以提高熔体强度外,还可以对PP主链进行接枝。G.J.Nam[13]通过反应挤出接枝,对线性PP和接枝PP的流变学性能和挤出发泡进行了比较,发现长链接枝可以大大提高PP的零剪切粘度、抗熔垂性和拉伸变硬性。反映在发泡性能上,就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泡孔形态和尺寸,以及更高的发泡倍率。黎勇[14]等对接枝改性PP的发泡进行了研究,采用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线性不饱和聚酯作为支链,在双螺杆挤出机上进行反应挤出,红外分析表明,接枝率可达89.3%。接枝能改善PP的流变性能,降低结晶度,使熔体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从而拓宽了材料的发泡温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