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玻璃纤维
道生天合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奥德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复材学院 » 行业知识 » 正文

腐蚀性复合材料的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0  浏览次数:31

       概述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是当今世界的带头学科之一。复合材料是材料领域之中的后起之秀,它的出现带来了材料领域的重大变革,从而形成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共存的格局。
        对复合材料给出的比较全面完整的定义如下: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能保留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点,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
       博采众长的复合材料代表了材料的发展方向。不少专家认为,当前人类已从合成材料时代进人复合材料时代,这种提法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想要合成一种新材料使之满足各种高要求的综合指标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若想及时研制出来某一种满意的材料,则从实验室到生产的周期也是非常长。但是如果把现有的材料复合起来则有可能较容易达到要求。另外,复合材料是各向异性材料,对于材料使用而言,完全可按实际受力的情况来设计增强纤维的排布方式,从而节约了材料,这是一般各向同性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由于复合材料的性能非常优越,因而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视,都把复合材料选定为优先发展的新材料领域之一,足以说明复合材料的重要性。
       大多数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处在大气环境中、浸在水或海水中或埋在地下使用,有的作为各种溶剂的储槽,在空气、水及化学介质、光线、射线及微生物的作用下,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各种性能会发生各种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温度、应力状态对这些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航空航天飞行器及其发动机构件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要经受高温的作用和高热气流的冲刷,其化学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体的聚合物,其化学分解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它既可通过与腐蚀性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发生,又可间接通过产生应力作用而进行,这包括热降解、辐射降解、力学降解和生物降解。聚合物基体本身是有机物质,可能被有机溶剂侵蚀、溶胀、溶解或者引起体系的应力腐蚀。所谓的应力腐蚀是指材料与某些有机溶剂作用在承受应力时产生过早的破坏,这样的应力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施加上去的,也可能是由于制造技术的某些局限性带来的。
       根据基体种类的不同,材料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常见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耐强酸、盐、醋,但不耐碱。一般情况下,人们更注重的是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水一般可导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下降,水的作用使得材料的化学键断裂时产生光散射和不透明性,对力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不上胶的或仅热处理过的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或聚酷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很明显地受沸水影响,使用偶联剂可明显地降低这种损失。水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影响与温度、接触时间有关,也与应力的大小、基体的性质及增强材料的几何组织、性质和预处理有关。此外,还与复合材料的表面状态有关,纤维末端暴露的材料更易受到损害。
       聚合物的热降解有多种模式和途径,其中可能几种模式同时进行。如可通过“拉链”式的解聚机理导致完全的聚合物链的断裂,同时产生挥发性的低分子物质。其他的方式包括聚合物链的不规则断裂产生较高分子量的产物或支链脱落,还有可能形成环状的分子链结构。填料的存在对聚合物的降解有影响,某些金属填料可通过催化作用加速降解,特别是在有氧存在的地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着火与降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有关,通常加人阻燃剂减少着火的危险。某些聚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可产生一层耐热焦炭,这些聚合物与尼龙、聚酷纤维等复合后,因这些增强物本身的分解导致挥发性物质产生可带走热量而冷却烧焦的聚合物,进一步提高耐热性,同时赋予复合材料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如良好的抗震性。
       许多聚合物因受紫外线辐射或其他高能辐射的作用而受到破坏,其机理是当光和射线的能量大于原子间的共价键能时,分子链发生断裂。铅填充的聚合物可用来防止高能辐射。紫外线辐射则一般受到更多的关注,经常使用的添加剂包括炭黑、氧化锌和二氧化钦,它们的作用是吸收或者反射紫外线辐射。
       力学降解是另一种降解机理,当应力的增加频率超过一个键通过平移所产生的响应能力时,就发生键的断裂,由此形成的自由基还可能对下一阶段的降解模式产生影响。硬质和脆性聚合物基体应变小,可进行有或者没有链断裂的脆性断裂,而较软但戮性高的聚合物基体大多是力学降解的。
 
 
[ 复材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复材学院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