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汽车制造材料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密度材料的比例下降,低密度材料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汽车材料向轻量化、节省资源、高性能和高功能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钢铁一直是构成汽车的主要材料,在汽车用钢中,合金钢比例较高。国外不少汽车采用含Cr、Ni、Mo等元素的结构钢和含Co量很高的永磁材料,而这些元素的资源都较稀缺,节约合金资源成为汽车材料开发和应用的要点之一。
构成汽车的零件约有2万多个,在这些零件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其中约86%是金属材料,而在金属材料中,钢铁材料占了80%。在90年代日本的消费量中冷轧薄板占37%,热轧薄板33%,特殊钢24%:另夕卜铝铸材料的83%都是用于汽车制造上,这对日本经济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汽车的车体钢板,以前使用的是容易成型的软质钢材。为适应轻量化的需求,以后开发了高张力钢板。这种钢板具有成型性好、强度高并可使板厚减薄的优点。
车身外板用的钢板使用最多的是加磷的抗拉强度为350~400MPa的钢板,特别是轿车上使用的钢板,20%~50%都是高张力钢板。目前,正在进行研究将以前铸造的一体成型的发动机气缸体改用钢板冲压成型,可大幅度减轻重量而制成轻量化(约33%)的钢板制气缸体。另外,驱动系统齿轮由于高功率输出、轻量化、降低噪声等的需要,对驱动系统齿轮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强度好、热处理变形小。为达到这一要求,在钢铁材料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连续铸造法。这种方法跟以前的铸锭法相比,具有冷却速度快、成分偏析少的优点,它与制钢时的真空脱气技术组合,可以满
足齿轮所要求的强度。连续铸造法具有提高制钢时的材料利用率和降低制造所耗能源的优点,且由于制造工艺合理化也使成本有了降低。
降低成本是和提高质量同等重要的课题,降低成本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减少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和降低替代材料的成本。可将价高而且价格不稳定的含Mo的Cr~Mo钢改用钼添加量只有其一半的半Mo钢和硼钢。二是降低零件制造成本。在这里为降低零件制造所消耗的能源而采用非调质钢,为提高加工能力,也有采用易切削钢。因为非调质钢添加了钒,控制了热锻后的冷却速度,省去了淬火、回火的热处理,故确保了强度。它可在汽车的曲轴、连接件、FF车的车轮等部分使用,其用途可望得到进一步扩大。另外,对于易切削且强度降低少而用于齿轮的低铅、易切削钢是一种新的易切削钢材,它可用于小型车的变速器,并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