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不饱和聚脂树脂(UP)室温固化体系中,引发剂、促进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固化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近几年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体系的进展状况.
不饱和聚酯(UP)树脂是生产纤维增强塑料应用最多的一类树脂,广泛用于手糊、喷射、模压、烧铸等工艺.UP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混以一定量的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在生产后期,还必须经交联剂苯乙烯稀释(并加入适量的阻聚剂)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溶液,实际上使用的UP树脂就是这种树脂溶液,使用中再加入引发剂、促进剂等,使之固化成体型结构,而引发剂必须在外界条件下才能分解、活化,这种外界条件一是加热、一是化学反应,即再加入促进剂…,而加热固化在生产上受到一定生产条件的限制,现在研究较多的是后者,室温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引发剂和促进剂以及二者之间合适的配比,均会影响UP树脂的性能.
1 引发剂对固化性能的影响
1.1作为过氧化酮类引发剂,国内玻璃钢工业大多应用50%过氧化环己酮糊,纯净的过氧化环己酮为粉沫状,很不稳定,需配成糊状产品使用,单独使用固化时间长,固化时常与钴类促进剂联用,对于苯酐、顺酐、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聚酯,当过氧化环己酮用量为2%时,需28h才能固化,如再联用0.01%的钴促进剂,1h即可固化,如果用叔胺类促进
剂,也可使树脂常温固化,但使用中易变黄.
过氧化环己酮存在着易分层,在树脂中不易分散,活性低、添加量大、固化程度不高、在低温下易出现结晶等缺点,目前国外玻璃钢工业大多已改用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比过氧化甲乙酮的优点是放热峰温度较低,对固化温度的敏感性弱,固化应力小,在透明板材中颜色稳定.
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