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引发体系的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选择修正的自催化模型对等温固化DSC数据进行处理,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非线性回归,确定等温反应速率常数Ko和反应级数m、n,得到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该模型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98%以上,与实验数据点相吻合,因此所选模型对该体系适用。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玻璃纤维增强制品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它制成的片状模塑料(SMC)、团状模塑料(BMC)等一系列玻璃钢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耐化学腐蚀、耐候性以及较低的成本而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器和日用品等行业。随着SMC的发展,模压产品正向机械化和连续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有较快的凝胶时间、固化时间和较低的成型温度。因此,选用复合引发体系取代单一引发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目前对不饱和聚酯/复合引发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较少。众所周知,热固性树脂固化后的组成及性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化过程中的条件,目前对于热固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主要有4种方法:黏度法、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机械分析,国内外学者采用最多的是F TIR和DSC法。
笔者主要通过DSC法研究不饱和聚酯/复合引发剂体系等温固化及升温后固化过程,并采用修正的自催化模型来处理DSC数据以得到相应固化动力学参数及方程。
资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