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了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加料机转速及玻璃纤维(玻纤)加入股数与纤维加入量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热塑性增强塑料在造粒过程中控制琏纤含量的方法。
玻纤增强塑料制品最早出现于1935年,主要用于电气工业的层压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纤增强塑料被应用于军事上,制作汽油箱、雷达罩等,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60年代后,玻纤增强塑料已工业化生产,而且得到广泛地应用。特别是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的问世,可使连续的玻纤直接加入到机筒中与熔融物料混合造粒,克服了单螺杆挤出机混炼造粒工艺的许多不足之处,可使一些通用塑料增强后作为工程塑料使用,而某些工程塑料增强后则跨人金属应用范畴,从而拓宽了热塑性塑料的应用领域,现已广泛地应用在飞机、船舶、汽车、建筑、机械、军工、纺织、电气、电子等领域。
玻纤含量是影响热塑性增强塑料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采用连续玻纤生产增强塑料粒料时,玻纤含量的控制主要是依据多次往复测试结果并调整各项工艺参数来实现。要获得合适的玻纤含量和最大产量,并不是一次、两次调节和测试所能达到的,有时要经过多次实验和调整各项参数才能满足要求,因而使得调整周期变长,降低了生产率,增加了产品成本。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几年的生产与研究,分析了影响玻纤含量的几十要素,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初始阶段的调整周期。
资料下载: 玻纤增强塑料中玻纤含量的控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