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玻璃纤维
浙江大汇-承载膜
沃达重工 液压机 华征新材料 天骐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复材学院 » 学术论文 » 正文

RTM成型复合材料中微观缺陷表征及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9  来源:复材应用技术网  浏览次数:79
 
       通过对RTM成型复合材料制件及其预成型体进行解剖,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制件缺陷及预成型体表征,结果显示预成型体中定型荆富集的铺层与缺陷位置一致;并分析了缺陷表观形貌,阐述了缺陷形成原因。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于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以来,如今已成为其主要制备工艺之一。相比其他复合材料制备方法,RTM成型复杂复合材料制件具有显著降低成本的优点。
       在RTM成型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由于复合材料预制体及制备工艺的影响,不可避免在复合材料制件中产生各种缺陷,缺陷主要有两类,一是出现在复合材料制件表面的“干斑”,主要是注射压力不够或树脂未完全浸润造成的,一般面积较大;另一种是复合材料内部的缺陷,表现为密集孔隙或分层现象,并以孔隙最为常见,且密集孔隙主要位于在纤维束内部E。上述缺陷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并用真空辅助,
基本能够消除。也有文献报道用毛细数来表征其产生缺陷的条件,其主要原理是调整RTM成型过程中宏观流动的浸润速度(注射压力控制),使之与浸润树脂的毛细作用能够匹配,协同作用,从而更有效减少上述缺陷。
       但是,在RTM成型复合材料制件时,尤其是复杂制件,需要在注射成型前对其预制件进行预定型,使之接近实际制件的形状和尺寸。其中定型技术上有粉末法和溶液法两大类,而在用溶液法定型制备的复合材料制件中,发现与上述缺陷不同,即在制件厚度方向铺层中,即使相同纤维体积分数(>55%)的情况下,其缺陷却位于特定的铺层位置。这与以往观察到的缺陷有所不同,通常缺陷(孔隙)在铺层的厚度方向均匀分布。
       为表征及分析此类缺陷,本研究通过解剖复合材料制件及其预成型体,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并用光学显微镜测试缺陷的孔隙率及分布情况,分析了其缺陷形成机理。

资料下载:   RTM成型复合材料中微观缺陷表征及分析.pdf

 
 
[ 复材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复材学院
点击排行
(c)2013-2020 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1047099号

关注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