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规共聚改性
采用生产等规PP的工艺路线和方法,使丙烯和乙烯的混合气体进行共聚,即可制得主链中无规则分布丙烯和乙烯链节的共聚物。共聚物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一般为1% ~7%。乙烯链节的无规引入降低了PP的结晶度,乙烯含量为20%时结晶变得困难,含量为30%时几乎完全不能结晶。
与等规PP相比,无规共聚PP结晶度和熔点低,较柔软,透明,温度低于0℃时仍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一20% 时才达到应用极限,但其刚性、硬度、耐蠕变性等要比均聚PP低10% ~15% 。
无规共聚PP主要用于生产透明度和冲击强度好的薄膜、中空吹塑和注塑制品。其初始热合温度较低,乙烯含量高的共聚物在共挤出薄膜或复合薄膜中作为特殊热合层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嵌段共聚改性
乙丙嵌段共聚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其后很快得到推广。美国从1962年开始工业化规模生产(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该共聚物含有65% 一85%的等规PP、10%一30% 的乙丙共聚物和5% 的无规PP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与无规共聚PP一样,也可以在制造等规PP的设备中生产,有连续法和间歇法两种工艺路线。(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具有与等规PP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相似的高结晶度及相应特征,其具体性能取决于乙烯含量、嵌段结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等。共聚物的嵌段结构有多种形式,如有嵌段的无规共聚物、分段嵌段共聚物、末端嵌段共聚物等。目前工业生产的主要是末端嵌段共聚物以及PP、聚乙烯、末端嵌段共聚物三者的混合物。通常(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乙烯质量分数为5% 一20%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既有较好的刚性,又有好的低温韧性,其增韧效果比无规共聚物要好。其主要用途为制造大型容器、周转箱、中空吹塑容器、机械零件、电线电缆包覆制品,也可用于生产薄膜等产品
3 接枝共聚改性
PP接枝共聚物是在PP主链的某些原子上接枝化学结构与主链不同的大分子链段,以赋予聚合物优良的特性。在PP分子链上接枝弹性链段有助于提高PP的冲击强度和低温性能。接枝共聚的方法有溶液接枝、悬浮接枝、熔融接枝和固相接枝。PP接枝共聚物经常用作PP与其它聚合物或无机填料之间的增容剂。单独用作PP增韧剂的例子也有报道,如Xu Gang等 通过紫外线照射得到了高接枝率的PP一丙烯酰亚胺接枝共聚物,发现它对PP有很好的增韧效果。单独用做塑料的例子几乎没有
4 改变立体结构
工业上所用的PP通常都是等规立构PP。近年来采用间规选择性茂金属催化剂合成了间规立构PP。与等规立构PP相比,间规立构PP具有较低的结晶度和弯曲强度、较高的熔体粘度和弯曲弹性模量、良好的透明性和热密封性、优异的抗冲击性和压延性等。另外选用对称性好的单点茂金属催化剂可以合成具有良好弹性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无规立构PP和无规一等规立体嵌段的弹性PP。特别是后者,由于等规链段的物理交联作用,使之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力学性能,属于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 。
5 橡一塑共混改性
在PP中加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是PP最常用的增韧方法,PP增韧常用的弹性体有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乙丙橡胶(EP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顺丁橡胶(BR)、异丁橡胶(IBR),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POE和EPDM增韧。弹性体增韧PP目前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多重银纹”理论和“银纹一剪切带”理论。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理论所发生的情况会同时出现,因此增韧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弹性体以分散相形式分散于基体树脂中,分散相弹性体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
临界厚度,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体粒子成为应力集中点,它在拉伸、压缩或冲击下发生变形,若两相界面粘结良好,会导致颗粒所在区域产生大量银纹和剪切带而消耗能量;同时,银纹、弹性体粒子和剪切带又可以终止银纹或剪切带进一步转化为破坏性裂纹,从而起到增韧作用PP/EPDM共混体系以及以它们为基体的填充增强体系具有优异的冲击性能及较理想的综合性能,这使其步入了工程塑料的应用领域 。国内多以PP/EPDM体系生产汽车配件专用料,且技术比较成熟 。姚亚生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PP/EPDM改性材料。与简单共混PP/EPDM相比,动态硫化PP/EPDM体系的冲击性能和流动性明显提高,弯曲弹性模量基本一致,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李庆国等⋯ 利用基本断裂功方法研究了PP/EPDM共混体系的断
裂性能,发现EPDM的加入提高了PP的比基本断裂功,且比基本断裂功随EPDM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POE是美国DOW 化学公司以茂金属为催化剂合成的
具有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均匀的短支链分布的热塑性弹性体。POE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抗老化性能和易加工性,今后有可能取代传统的EPDM成为PP的首选增韧剂 。吕英斌等 ” 用POE对PP进行了增韧改性,发现其增韧效果要好于EPDM。毛立新等 对比了不同PP/POE共混体系,发现POE对共聚PP的增韧效果好于均聚PP。许岳剑等 研究了PP/POE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粒子表面间距r和过渡层厚度与材料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一个临界值r 与材料的脆韧转变点相对应。当r小于等于r 时,材料是韧性的;当r大于r 时,材料呈脆性。在共混过程中,r随共混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在共混的中后期趋于稳定;随r值的减小,材料冲击强度增加;d随POE含量的递增逐渐增大,对应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丁乃秀等。加 分别采用POE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对PP导电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结果表明,POE的增韧效果好于PE—g.MAH;两种增韧剂的加入均使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降低,且对材料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POE的加入改善了复合体系的流动性,而PE-g—MAH则使复合体系的流动性变差。一些新型的PP/弹性体共混体系也有报道。全大萍等 采用新型高活性催化剂合成了新型(乙烯/丁烯)共聚弹性体(PEB)。研究表明,在PP/PEB共混物中,两者在非晶区有良好的相互渗透性,PEB阻碍了PP球晶的生成,使其微晶尺寸变小;PEB的加入可以明显地到增韧PP的作用。赵永仙等 采用自制的负载钛催化剂体系合成了(丁烯/己烯)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PBH),并用其对PP进行了共混改性。结果表明,随着PB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密度和熔体流动性都有增大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和耐热性均有一定的下降;己烯含量高的PBH对PP的增韧改性效果更好。
6 塑一塑共混改性
目前出现的PP/塑料共混体系有PP/柔性聚合物体系、PP/刚性聚合物体系和PP/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体系3种。不同体系的增韧机理不同,柔性聚合物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HDPE、杜仲胶等,其增韧机理近似于弹性体增韧,柔性聚合物的增韧效果不如弹性体理想,但对PP强度和刚度的损害却比弹性体低得多。刚性聚合物如聚碳酸酯(PC)、尼龙6(PA6)、PA66、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等,其增韧机理主要是“冷拉”机理。该类聚合物可在提高材料冲击性能的同时,提高其加工流动性和热变形温度而不降低其拉伸强度和刚度。UHMWPE的增韧机理一般是,PP/U—MWPE的亚微观相态为双连续相,UHMWPE的超长分子链在PP基体中形成网络结构,从而起到增韧作用。UHMWPE增韧不仅可提高PP的缺口冲击强度,也可以提高其拉伸强度 J。李炳海等 对乙丙共聚型PP/UHMWPE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他认为,在熔体冷却过程中,UHMWPE的高分子链段与PP基体的部分聚乙烯(PE)链段形成共晶,产生一种“共晶物理交联点互穿网络结构”,从而使合金的韧性和刚性同时得以提高。UHMWPE对均聚PP一般没有增韧作用。周天寿等 采用复合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得核层为交联聚丙烯酸丁酯、壳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反应性核壳结构胶粒,将其与PP进行反应共混以增韧改性PP。研究表明,当核壳胶粒在0.38—1.58 m变化时,较大尺寸的胶粒有利于增韧;核壳胶粒尺寸与核层交联度对增韧PP的影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随胶粒尺寸变化而改变;核壳胶粒改性PP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核壳胶粒的空穴化和PP基体的剪切屈服。邬润德等 I2 用乳液聚合方法和交联技术制备了交联聚苯乙烯(XPS)微球,经SBS包覆后与PP共混。研究发现,分散均匀的XPS微球对PP可起到增韧增强的作用,增韧的主要机理是XPS微球被拔出时,增容剂与基体界面屈服产生大形变需要大量的外界功。
9 口晶型成核剂改性
10 纳米复合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