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克利夫在写给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一封公开信中称,未来10年内欧洲化工行业或将重蹈欧洲纺织行业的覆辙,因无力应对国际竞争而被市场无情淘汰。他表示,在过去的3年,英力士公司欧洲业务利润已经减半,而在美国的业务利润则增至原来的3倍,因为美国的能源成本比欧洲低50%。
拉特克利夫在信中提及,中东地区的石化产能仍在继续快速扩张,而与伊朗贸易的重新开放或将令中东地区出口欧洲的廉价石化产品大幅增加,从而进一步施压欧洲化工生产商。拉特克利夫估计,受页岩气原料优势的刺激,未来美国将进一步扩大对欧洲的化学品出口,而当前还是生产商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在未来几年将逐步实现化工产品的自给自足。
与亚洲、北美和中东快速增长的势头相反,英国自2009年以来已经关闭了22座化工厂,而且期间没有新建化工厂。拉特克利夫表示:“这种明显的对比显示出当前欧洲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已经大幅降低,如果政策再不进行调整,那么竞争力还将进一步下降。欧洲没有诸如北美和中东的原料优势,管理部门又实施了比全球其他地区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这种单边的行动大大削弱了欧洲制造业的竞争力。”
拉特克利夫进一步指出,全球化工行业的产值已经达到4.3万亿美元,而排名第二的汽车产业产值才1万亿美元,因此化工行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非常突出。由此可见,欧洲化工行业如果被淘汰出局的话,不仅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而且还将带来政治的动荡。无论从战略、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化工行业都应该成为支柱产业。虽然欧洲化工行业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是当前全球化工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具有竞争优势的能源和原料成本,单一的技术领先已经难以带领欧洲化工行业从困境中走出。
就在不久前,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也呼吁欧洲需要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供应以及令企业能够负担得起的气候政策。Cefic表示,当前美国的天然气和电力成本仅分别是欧盟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如果欧盟希望在2020年前实现工业对于欧盟GDP的贡献达到20%的目标,那么工业部门就不应受到欧盟新增政策成本的束缚。
Cefic会长休伯特·曼得里表示:“欧盟竞争委员会应该考虑欧洲工业的竞争能力,为欧洲工业企业争取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源供应,这对于欧洲能源密集型的工业来说是优先的选择。能源和气候政策必须让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否则的话,随着欧洲工业竞争力的下降,将导致该地区工业化水平倒退。只有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欧洲化学工业才能继续为欧盟低碳经济作出贡献。欧盟应该取消成本昂贵的单边措施,这在过去已经证实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