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利剑无人战机
加快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步伐,必须在坚持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道路的同时,切实搞好产业顶层设计,从技术、市场、行业规范等多方面促进国内无人机产业链稳步形成。
文/郑波
无人机作为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国防建设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众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无不十分重视无人机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当前,除了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并被欧美等传统军事强国视为新的军力增长点之外,无人机在民事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方兴未艾,世界诸多无人机发展先进国家已将其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活动需要的重要手段和重点选择。
因此,重视无人机研究,加快无人机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我国的无人机发展道路,对提升我国无人机整体水平,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础坚实,仍存差距
我国无人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受历史、技术水平、需求和认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无人机研发工作在很长的时期里没有得到国外任何参数技术的支持,几乎完全依靠自己的试验积累。但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务实研究,我国无人机产业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经验,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之后的几十年当中,由于历史原因,无人机技术研发多次被迫中止,特别是在研发力量上,无人机的设计、制造等环节基本上长期由几所大学承担,研发资金也很匮乏,导致我国无人机呈现局部技术有进步、整体发展很有限的特点。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提高,我国无论在无人机技术上还是在资金积累方面都有了十分可观的改善,尤其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介入后,大大增强了研发力量,加速推进了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水平提高,使我国无人机产业取得了真正实质性的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研发低、中、高端无人机的能力,基本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在无人机机种上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较为完备的系列,而且性能指标也在不断得到改善提升,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
但就整体技术水平而言,我国无人机技术在国际上还属于第二梯队,尤其与美国、以色列等无人机发展先进国家相比,仅相当于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尚处在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就无人机系统本身来讲,归纳起来还必须在六个方面重点深入研究完善提高,一是外形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隐身技术;二是动力方面,需要尽快攻克无人机发动机的技术难题;三是控制方面,需要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我国无人机控制水平;四是结构材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研制新型非金属复合型材料,以降低无人机机身重量,提高灵活性;五是有效载荷方面,需要通过提高有效载荷,以搭载更多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情报搜集能力;六是数据链工作方面,相关数据链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不断提高数据的加密、抗干扰等能力。特别是在体现先进无人机价值的软件方面,需要集中力量攻关,以破解困扰我国无人机发展的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还必须在行业推动和行业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解决好无人机使用和服务管理监督不够健全规范、成本价格高、受众规模小等影响推广普及的问题,为我国新兴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良好条件。
面临四大主要挑战
目前来看,我国无人机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挑战。
首先,研发力量分散,资源多有浪费。国内外相同,航空制造业是一个高科技、高投资、高风险的产业,十分需要集合国家的资源和力量攻坚克难。随着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部分有实力的军工企业和看好无人机商机的民营企业纷纷加入无人机研发制造行列,但由于现行体制和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研究力量上大多是各自为战,研究形式上过于独立封闭,研究内容上重复叠加,远未形成良好合力,造成了人力、物力、时间、经费等有形或无形资源浪费严重。
其次,成本高、价格贵,推广普及困难。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民用无人机都价格偏高,再加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于较发达国家,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用户又往往首选从国外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外同行进军占领我国市场留下了很大空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再者,政策法规空白多,影响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对民用小型无人机的管理和推广还存在诸多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真空地带,大到宏观的市场准入条件,小到具体的适航认证管理、飞行资质认证、飞行管制、相关从业人员培训等规则章程,以及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技术参数方面的要求等,比如,部分地区由于“于法无据”,在管理职能上将对无人机的管理挂在了体育局下面的航模运动类,这一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亟待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协会自我规范的角度,加紧建章立制,尽快改观这一不利局面。
最后,尚未纳入空管领域,亟待法规保证。能否进入空管领域应用是无人机产业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空域主要是低空领域尚未对民用无人机开放,民用无人机也还未纳入国内的航空飞行计划之中,民用无人机在飞行使用中也没有权威的明文规定要求,基本是依惯例和多方协调的方式而行,无人机自身安全、无人机与其他飞行器之间的安全管理、无人机携运物品的安全责任问题、无人机对地面人和建筑物的安全责任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摸索,尽快予以立法或明确,而这其中空域管制措施正是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制约我国无人机产业兴盛发展不可绕过的一道门槛。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放眼未来,我国无人机发展应以军民融合发展与军民两用兼顾为指导,本着重点满足国家急需、积极拓展民用市场的基本思路,按照政府引导、社会主营、行业指导、有序推进的发展模式,以需求为牵引,以市场为导向,以国防需求为重点,立足政府职能事务和科学研究需要,全面开拓商务用途,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推广普及进程,实现无人机产业规模化发展。
首先,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搞好产业顶层设计。
我国无人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有助于合理调配国家的研发资源,高效运用从无人机设计、制造到试验、试飞完整的开发、生产和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节约国家的投入成本,促进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国家层面的无人机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并公布无人机发展路线图,把握引导方向,科学规范指导,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国内无人机产业链形成,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快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步伐。
其次,着眼军民两用创新研发机制,多层次开发市场。
无人机行业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尖端研发难度大的特点,应坚持需求牵引研发,军民两用兼顾,大力创新无人机研发机制,打破以往的军民相对独立研发、成果垄断掌控的格局,有效利用研发资源,高效利用研发成果。
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开发,应主要通过企业化行为、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实现,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专业性强的特点,积极满足用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全力打造无人机产业品牌,形成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全面抗衡的能力,提升产业整体形象。注重开发低成本民用无人机市场,把提高民用无人机的经济性作为努力方向,在细分市场上着力推出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逐渐把同类层次的外国品牌挤出国内市场。大力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支持外向发展,积极抢占国际市场。
最后,加紧制定出台相应法规政策,尽快建立完善行业规范标准。
加快制定颁发国家和行业层面的相应法规政策和规范标准,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无人机行业准入门槛,科学规范地制定从业标准、规则、淘汰机制等措施,大力扶持有实力、有积极性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无人机研发行列,指导规范无人机产业界合理竞争、有序发展。建立完善民用无人机管理职能和体制机制,填补法规空白缺失,使民用无人机应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循。
尽快完善空域管理措施,开放无人机主要运用的低空空域,深入研究合理利用空域资源的办法措施,挖掘释放出无人机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和能量,从根本上将其市场活力激发出来。